内容摘要: 重点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
重点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宣布,将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此外,本次排查现场不强制开展监测工作,主要考虑也是因为黄河中上游地区水网密度较低,岸线两侧排污口密度也相对降低,可以在后期整治阶段一并开展监测、溯源并分类整治。
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一关了之、一堵了之等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行为,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标本兼治,整治进度应立足实际,做到科学统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江、渤海排污口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和专家攻坚排查三步走,进行了底朝天排查,不仅有利于解决了自身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为开展黄河排查工作提供充分的经验,确保2020年完成试点区域的排查任务。但是,黄河一直体弱多病,与长江和渤海相比,黄河水资源分布不均、过度开发和生态脆弱问题十分突出。总结起来,就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一句话,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干流甘肃段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地形多样,做好该河段排查工作,对于整个干流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今年全国两会上,刘屹还建议国家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刘屹在调研中发现,2018年以来,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规模基本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我国也处于快速增长期,但也存在着缺乏龙头引领、供需结构失衡、人才支撑不足等诸多问题。建立内河船舶排放智慧监测网络,构建区域、全国的智慧监测网络,提升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效能。加强内河船舶尾气污染治理刘屹在调研中发现,长江航运水道日益繁荣,往来船舶的排放成了重要的污染源。开展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标准的制定,逐步建立和实施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标准。
引导对工业互联网相关基础学科的投资和培训,促进高校增设相关学科,同时加强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与选拔,打造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生态环境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热点话题。
有效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组织创新资源建设合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提升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刘屹表示,要支持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对现有船舶开展治理的同时,完善有关法规和船舶规范指南,对新船建造提出上述污染物的治理要求。在今年带来的提案中,他建议加强内河水域船舶尾气排放污染治理,对重点区域的船舶颗粒物排放进行重点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屹非常关注交通领域尾气排放污染问题。为此,他建议要进一步制定内河船舶黑烟颗粒物治理、臭味治理和氮氧化物治理的管控措施,开展上述治理方案和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适度推进配额拍卖方案并完善与此相关的制度建设,尽快扩大行业领域和降低纳入全国碳交易排放门槛,逐渐形成碳价与减排、履约成本相适应的碳市场定价机制,加快立法工作。强化农村能源环境管理,加大农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力度,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并重视农村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提交《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的建议》。设立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用碳排放总量控制代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列入国家与地方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的指标体系,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行双控,并探索目标考核机制与方法。
张玉珍建议,各地方要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达峰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协同城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加强煤炭使用控制,逐步淘汰煤炭,构建一套新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和资金支持
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适度推进配额拍卖方案并完善与此相关的制度建设,尽快扩大行业领域和降低纳入全国碳交易排放门槛,逐渐形成碳价与减排、履约成本相适应的碳市场定价机制,加快立法工作。强化农村能源环境管理,加大农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力度,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并重视农村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设立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用碳排放总量控制代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列入国家与地方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的指标体系,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行双控,并探索目标考核机制与方法。张玉珍建议,各地方要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达峰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协同城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加强煤炭使用控制,逐步淘汰煤炭,构建一套新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和资金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提交《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的建议》
正像您刚才谈到的,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十三五在即,请问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如何?我们所确立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另外在这几天的讨论中,代表委员也十分关心十四五的环保规划,那么十四五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部署,来建设美丽中国?谢谢。
第三,中央环保督察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长效化。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准上。
怎么个极端不利呢?冬季高温高湿,也就是温度高、湿度高,还有静稳,就是没有风或者风力很小,我们叫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第一个精准是问题精准,第二个是时间精准,第三个是区位精准,第四个是对象精准,第五个是措施精准。
大家想一想,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而且这些举报、这些问题反映,要么在督察期间,要么督察以后不短的时间之内,都得到了立行立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周边环境问题。现在各个省都建立了自己的环保督察制度,另外最近中央也明确了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我给一组数据,比如说我们所处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2015年重污染天气,就是AQI大于200的,平均有36天,一个城市平均下来有一个多月是重污染天气。另外4项环境质量指标里面,已经完成了3项,哪3项呢?第一项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这项指标到2020年应该是比2015年降低18%。
总的来看,中央环保督察走过五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应该说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在战术问题上,统筹疫情防控,我认为我们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所以综合测算、最保守测算,在那段时间,我们环境容量降低是50%左右。但是大家一定要看到,京津冀地区也好,或者别的一些重点地区也好,我们排放仍然偏重。
2015年开始搞试点,到2018年,我们已经实现了31个省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例行督察全覆盖。我认为,前面是个战略问题,这是个战术问题。
从中短期来看,我们要实施一些重大污染减排工程,这里面也包括,比如说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冬季的清洁取暖替代,减少散煤的燃烧,也包括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公转铁。我们都知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社会关注度一直非常高,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所发挥的作用?谢谢。所以说,从重污染天气的变化情况来看,我们治理的途径应该说是正确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黄润秋:好的,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这样一个现象,也大大压低了边界层的高度,实际上就降低了我们环境的容量。第二方面,十四五我们还有一项工作,要下大力气做的,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即时的措施看,就要采取联防联控,做好大气污染的应急响应。今年,我们还会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主要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围绕解决老百姓所反映的周围的、身边的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察。
严重污染天气,也就是AQI大于300的,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平均是9天,到2019年平均只有2天,降低了约80%。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声明:组织实施臭氧污染应急管控工作由各市负责组织实施,可根据当地臭氧污染成因,科学调整具体管控措施。